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语特色 > 外语教研

金年会岁月馨香原来前辈们这样学外语……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1-06 20:26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冯烨

  “China has splendid cultures……”除了留声机里传来熟悉而温暖的英语听力薄膜唱片的声音,在这里,你还能找到上世纪50年代的录取通知书、收音机,上世纪70年代的古旧拷带机、上世纪80年代的原版外语电影录像带、以及珍贵的名师创作手稿……

  华东师大外语学科发展回顾展正在该校外语楼展出,这场穿越时空的外语学科“宝藏”展览以“踔厉铸文脉,初心育师魂”为主题,通过文字介绍、实物展示、口述历史以及舞台剧表演等形式,带领参观者回顾华东师大外语学科70年发展的峥嵘历程,追忆不同时代闪耀着的砥砺奋进之光。展览将持续2周,有近30余类展品展出。

  “留声机和磁带里的声音是有温度的,跟现在数字信号传输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参加这次展览的叶青老师说,她回忆起自己在本科用磁带学习外语的经历,“当时师生可以去外语学院的电教室里转录想要学习的英语磁带,3块钱一盘……同学间还会相互比较谁倒带的位置最精准。”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类大型语音学习设备,如拷带机、开盘机、电唱机、收音机等,这些“神器”和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是这些温暖声音的来源。早在计算机尚未流行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师大学子就可以走进一片专属于英语听力的小天地,通过外语系教研室老师搜集和制作的成百上千盘的外语磁带,享受到海量听力资源。

  华东师大的外语学科创立于1951年,是建校之初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从外文系到外语学院,从最初英语、俄语两个专业到如今6个语种、7个专业,从丽娃河畔到樱桃水边,不断发展壮大的师大外语学科不仅是我国外语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师大的外语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兴建电教室、编写听说教材、改革语音课程、举办英语演讲或歌曲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练习听力、纠正口音,提升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的热情,进而拓展国际视野。

  1990年,虞苏美、李慧琴老师主编的《大学英语听力教程》出版,被全国700多所高校广泛使用。此外,外语学院还有曾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教授英语、被英国记者评价“语音之优越胜似牛津音”的翁贤清老师以及创造了“交际教学法”的“共和国女将军”赵织雯老师等诸多教学名家,他们“先人一步”的超前意识、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为外语交际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坚持努力、担当作为始终是师大外语人的底色,也是外语学科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这背后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执着信念,本次展览也是华东师大外语学院以史育人的重要举措。历史的教育要触动心灵,要贴近时代,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只要这传承一直都在,相信师大的外语学科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说道。同学们置身展览中,聆听着老师们讲述当年学习外语的故事,亲手触摸到前辈们学习外语的“老物件”,备受鼓舞和感动。2019级笔译专业研究生姚竺君同学在参观后说:“这些展品就像跨越时空讲故事的人,可以让我感受到一段段岁月的馨香。看到老一辈外语人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设备刻苦钻研,我更觉得要珍惜当下,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努力传承外语人的精神。”

  展览策展人、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江宇靖说,策展初衷就是希望让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生动地再现在我们身边。

  金年会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冯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