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语特色 > 外语教研

【时事茶座】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外语金年会平台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1-26 11:13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扶贫一线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常凯申,何许人也?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多多少少有些陌生。不过谈及他的履历,研习过本国历史的中国人或多或少的都应该有所了解。曾任民国大总统,民国时期的大金融集团蒋家在政坛最闪耀的新星,领导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做出重大贡献,后在解放战争中败走台湾。在汉语里,我们称呼这位先生为:蒋介石。

  蒋介石自然没有兴趣乱改自己的名字。2008年,清华大学历史系一位副教授在发表学术论文的时候替蒋先生改了名字,错误的将他的名字译为常凯申。无独有偶,时间稍微回溯,1998年5月出版的学术专著中也有将著名思想家孟子错译为门修斯的先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让我们茶余饭后感叹当今中国学术界尚且有进步空间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思考:我们学习外语的意义何在?

  新时代的大部分莘莘学子,或多或少会在长达十数年的教育生涯中,发现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和英语首当其中。在英语中,数学被称作对人类的精神折磨(Mental Abuse To Human)。权做一乐之间,或多或少也可以看到同数学这个人类精神折磨品并列的英语在学生中的受喜爱程度。不同于数学这类形而上且抽象的东西,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与人类的精神文明有着极度紧密的联系。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种多样,对于外语学习的意义和教学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前几日,写手花千芳先生撰博质疑当今外语教育,称:不必全民学习英语,只需要交给专业人才。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不是,那么学习外语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先导。学习外语的本质是文化环境的浸润。掌握一门外语并不仅仅意在掌握语法,掌握单词和掌握日常交流的意义,更在于了解其后所承载文化的深度广度。语言脱离了文化便是无根之花,这点世界语的现状便是最好的证明。语言学习如果脱离了文化,那么也必然走不出枯燥乏味的泥淖,变成简简单单的符号游戏。因此,想要寻找研习外语的意义和趣味所在,文化便必然是最有效的引路石。当然,学习外语并非为了崇洋,也不是为了为中华文化唯我独尊的无聊论调捧臭脚。研习外语文化的意义和目标应当是平等的了解每一种人类文化在今天的繁荣及其繁荣奥秘之所在,并在个中了解到这些文化所共有的精神,也就是说,学习外语中文化的意义并非简简单单指特定文化区域中的习俗,文学等,更是对于人文关怀的了解和热爱。Chomsky坚信人的脑中含有某种能够通晓一切语言的潜在潜质。虽然乔氏的观点在语言学界上有待商榷,但人文精神,也就是人类文化中最普遍的美确实可以被所有人,并且应该被所有人掌握的。语言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先导之一。

  其次,语言是传承的工具。试想,如果现在世界上所有的财富被分成数个不同的存折,那么只要掌握了密码,就等效于掌握了这份不断增长的世界遗产。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下,精神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增长便如同储存在不同人类种群中的这样的财富存折一样,那么语言就是密码。学会一门语言,便可以用这门语言去研习所有这门语言使用者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从中采掘出自己或自己所在文化团体的所需要的部分。引申一下此类观点,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语言同样是安全的保证。广义上的语言是用于信息传递的介质或是规范。当今最为先进的加密方式BB84量子密码协议,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外语。(尽管他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算是很难接触到的语言,并且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掌握这门外语的意义也就并不局限于了解知识和获取精神资源,更在于能否了解到不安定因素的秘密计划,从而防范于未然。因此,语言学习的意义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的视野拓展,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实用性。当然,对于量子语言或计算机语言等自然科学语言来说,普通人想要掌握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大可不必当做英语一样来学习。但诸如英语、日语等常用工作语言,便捷通讯,训练写作思维等意义,自然是大有可为的。

  第三,语言是文明的火炬。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这个民族每一个个体所体现精神风貌的综合。在很久以前,微笑是世界上所有公民的通用第二身份证。微笑是友好的象征。但在这个快节奏、信息化、个性化的新时代,单纯的微笑也许不再那么能让人感到友善。然而,当我们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听到熟悉的“吃了吗您呢!”这样地金年会平台道的北京话的时候,又有多少地道的老北京不会友善的邀请他一起去家里喝一碗豆汁呢。语言无国界这句话并非单纯指语言的传播不需要像实物那样交纳进口关税,更是指的在陌生环境里,语言相比于其他所有的方式,拥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可以通过简单的腔调和符号运用使得两个陌生的人迅速达成相互肯定的状态,从而迅速拉近社交距离。社交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而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传递实质上都离不开社交。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流通的扩大,而资本流通的重要先导就是社交。因此,只有达成语言之间的相互和解,人类才能真正打破地域的藩篱,达成全球化这一美好愿景。

  但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代价相当大的行为,其时间成本尤其值得考虑。著名心理学家Lenneberg 认为人的一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不过在青年时代的数年。一旦错过,深入学习的意义便微乎其微。那么,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取缔英语泛化学习,使得英语成为一个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呢?

  我认为不然。纵然不考虑文化浸润和关键期假说原理的真实性,众所周知,语言的大厦并非一日建成。我们很难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几个月或者几年的学习就精通一门外语(尽管掌握一门外语的语法和单词构造要简单得多)。这也就意味着,如若想要单纯培育一名外语精英,我们至少需要从其十分年轻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相当专业的,相当系统的培训。8岁,9岁,甚至更早。毫无疑问,这样的培训会占用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并且限制了他对于自身未来的考量。显然,他在决定接受这样未来的那一天,在一般常识看来,应该还不具备自主决定未来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纵然不考虑这样系统培训带来的结果究竟如何,从被培育者的角度来看,接受培训的那一天他便被剥夺了绝大部分实现自身理想的可能,对于一个健全而有独立心智的人,这样是不是太过残酷了呢?那么对于一个文明而先进的国家,这样的举措是不是太有失人文主义了呢?况且,一旦出台这样的举措,英语市场需求便会趋于饱和。在市场利益竞争的驱使下,少量精英人才在国家刚性需求的面前也许就会表现不佳,迫使国家投入更多资源以鼓励他们积极作为。同时,这样的市场行为又会导致许多家长争相替孩子选择这样的未来,从而造成更为混乱的局面。总而言之,取缔英语学习的全民化,不仅是不被学习进程理论允许的,更是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拒之门外的。

  然而,学习外语及其文化终究是一个志愿性的行为。纵然将外语作为谋生手段的人,对于外语的学习也会采取积极消极各样不同的态度。纵然饱受质疑,外语的教育依然生机勃勃的推进着,并且在市场化的教育机构里占有着相当大的份额。这样的种种现象都在提示着我们,文化永远是人类文明的主题之一。当然,作为学习文化的读书者,我们每一个人与文化打交道的时候,都是具有着使命意义的。或许仅仅是为了生存,或许是为了国家而读书,或许是为了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种种此类都是外语存在的要求和意义。新时代要求我们走出去,用自己的技术在人类文化这块大金矿里挖掘更多的宝藏;新时代也要求我们引进来,当然,不是诸如“常凯申”“门修斯”之类的引进。因此,作为一位外语学习者,不论是以此为专业还是以此为应试手段,都应当带着对于使命感的自觉,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前进。切不可陷入“常凯申”此类的泥淖,贻笑大方。